“煤价上涨是电力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原因”
五大发电公司除华电集团外其他四家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已经落幕,除华能公司外,大部分发电集团公布的上半年经营数据均显示为亏损。
对于亏损原因,国家电监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发电公司的亏损不仅是由于煤炭上涨的缘故,而且是由于为了整体上市需要,发电公司一方面不断扩大装机能力,另一方面用此前的盈利在填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分家时接收空壳电厂的窟窿。”
空壳电厂的压力
华能集团公布的数据称,截至6月底合并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7.7%,尽管华能国际此前报亏,但集团总体盈利。而中电投集团旗下的业务煤炭、金属、水电及核电、金融等板块共计贡献利润16.8亿元,但集团总体业务仍然亏损。华电集团则表示,上半年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集团政策性亏损达到了26亿元。大唐集团1~5月整体亏损14.79亿元,火电业务造成的亏损有23.37亿元。
“华能集团不在亏损之列是情理之中的,尽管上半年煤炭价格上涨过快,但在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分家的时候,华能集团分到的资产最为优良,他们不需要往空壳电厂里填多少窟窿。”上述电监会的人士表示。
2002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但是有些资产和债务的归属却存在纠纷,比如有的电厂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已经停止发电了,电厂也已经报废被处理了,本身已经是一个空壳电厂,但是这一类电厂也被列为正常的需要移交的电厂,被分给了五大发电公司。
“这些电厂被分给了五大发电公司,有的发电公司分得多一些,有些分得少一些。”上述电监会的人士同时表示。
中电投集团公司华北分公司总经理、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文此前也表示,在2002年底的电力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中,中电投集团从原国家电力公司接收的6家空壳电厂中有员工7488人,占原国电公司系统空壳电厂总人数的58%。
“自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分家之后,这五年来发电公司一直是盈利的,短短的半年时间,煤价上涨自然不会让其很多电厂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但现状是很多电厂的资金链确实出了问题。”上述电监会的人士说。
发电公司扩张过快
华电集团的数据显示,公司装机容量5004万千瓦,是华电国际1606万千瓦的2.72倍,华电集团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整体上市。
“其实,五大发电公司目前都在酝酿整体上市,也就是个时间先后顺序。”中国电力联合会的一位官员表示。
申银万国的电力行业分析师余海也认为,目前国资委正在极力推进央企整体上市,鼓励电力企业资产重组。此前华电集团接到了发改委核准华电四川宜宾电厂扩展工程的通知,就在同一天,发改委还批准了一大批电源扩建项目,包括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包头第二热电厂扩建工程、呼和浩特金桥热电厂新建工程、山东石横电厂三期工程、新乡豫新发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
大唐集团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显示,上半年共完成核准电源项目22项696.95万千瓦,占全年核准任务总量的60.3%;电源项目在建规模达1783.45万千瓦。截至6月30日,共投产机组7台297.6万千瓦,完成了上半年投产计划。
而华能集团去年装机容量7157.6万千瓦,今年预计突破8000万千瓦;国电集团年初宣布,今年要实现电源项目投资460亿元,开工800万~1000万千瓦;华电集团去年投产了959万千瓦,占投产火电容量的82.9%;中电投集团去年完成的新机组投产容量达755.49万千瓦,创造了中电投年投产机组容量的纪录。
招商证券分析师彭金刚认为,从扩张装机容量的资金来源看,一般是80%依靠贷款,20%依靠资本金,资金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在煤炭普遍紧缺的情况下,新开电厂的用煤供应无法保障。
对于发电项目的扩张,电监会供电监管部主任贾英华认为,发电项目通常由电力部门与当地政府合资建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导致装机容量处于“超常”增长状态,如果这些火电项目全部投产,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将达5.82亿千瓦,远远高于实际发电量,更多的机组会处于停产状态。
“煤价上涨是电力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原因。”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一位官员说。
企业资本经营运作方式
资本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所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和起点,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又回到生产经营,为生产经营服务。 下面一起和我来看看!
一、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
资本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所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和起点,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又回到生产经营,为生产经营服务。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在经营对象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经营对象不同。生产经营的对象是各种产品或劳务,经营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二)市场条件不同。 生产经营面临的市场主要是商品市场, 经营者关心的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三)发展战略不同。生产经营是一种内部管理型战略或称产品扩张型战略,即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调整内部资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等维持并发展企业竞争优势。
(四)资本循环不同。生产经营中的资本循环一般依次经过供、产、销三个阶段,顺序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
(五)收益来源不同。生产经营的收益主要来自向市场提供产品和劳务所取得的利润,并以此实现原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资本经营的基本方式
资本经营的方式在不同的论著中有不同的表述,从资本价值总额变动观察,资本经营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做减法,即淘汰一批长线产品和亏损企业,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为经济发展减亏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联合、并购、控股、参股之路,在启动存量资产,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存量资产优化组合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
从具体运作实践分析,企业资本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五种:
(一)股权转让式。股权转让式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资本经营方式。它又可细分为协议转让与无偿划拨两种方式。股权转让的对象一般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且国有股、法人股在企业中占绝对比重,通过国有股权的转让与集中,成为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最迅速、最经济的一种方式。上市公司股权无偿划拨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一般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上市公司产权(通常指国家股)无偿划拨给有关公司的重组行为。
(二)并购、联合式。并购与联合是企业资本经营中最为活跃的运作方式。并购方式一般有购买式,即并购方出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以获得其产权,并购后,被并购公司的法人主体地位随之消失;承债式,即并购方以承担目标公司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资产并取得产权,这种形式在我国现实中应用最为广泛;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股权达到控股以实现并购的.目的;吸收股份式,即并购企业通过吸收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入股,使目标公司原所有者或股东成为并购企业的新股东的一种并购手段;杠杆式,即指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通过举债融资对目
<